模具钢材是制造业的“牙齿”,直接决定模具寿命(如普通模具寿命1-5万次,优质模具可达100万次以上)、产品精度(±0.01mm级差异)及综合成本(占模具总成本30%-50%)。作为采购或企业负责人,掌握模具钢材的型号特性、性能逻辑及选型方法,能有效避免“高价买错料”“因材料问题返工”等风险,实现降本增效。
模具钢材的性能(耐磨性、韧性、耐腐蚀性等)由其化学成分决定,核心元素及协同作用如下:
|
核心元素 |
作用 |
对模具钢的关键影响 |
典型应用场景 |
|
碳(C) |
决定硬度基础(含碳量越高硬度越高,但韧性下降) |
冷作模具钢含碳1.0%-2.3%(如Cr12含碳2.3%,硬度可达60-65HRC) |
高耐磨场景(冷冲压、剪切) |
|
铬(Cr) |
提升耐磨性、淬透性,辅助抗腐蚀 |
含铬12%-18%的钢(如Cr12、S136)耐磨性优异,S136因高铬+镍(8%)兼具耐腐蚀性 |
冷作模具、耐腐蚀塑胶模具 |
|
钼(Mo)+钒(V) |
细化晶粒、抑制碳化物偏析,增强韧性和热稳定性 |
DC53(含Mo 1.0%、V 0.8%)韧性是SKD11的2倍,H13(含Mo 1.5%)可耐600℃高温 |
高精度冷作模具、热作模具 |
|
镍(Ni) |
提升韧性和抗腐蚀性 |
塑胶模具钢718含镍1.0%,改善抛光性能;不锈钢0Cr18Ni9(304)含镍9%,耐酸碱腐蚀 |
镜面塑胶模具、食品级模具 |
模具钢材按加工场景分为三大类,采购时需先明确模具类型(冷作/塑胶/热作),再匹配性能需求:
核心特点:含碳量1.0%-2.3%(高碳钢/高合金钢),硬度50-65HRC,常温下使用,需抵抗“挤压+摩擦”双重载荷。
|
型号 |
多国标准对照 |
核心特性 |
典型应用 |
加工建议(HRC硬度) |
|
Cr12(国产) |
美标D3、日标SKD1 |
高碳高铬(C 2.3%、Cr 12%),耐磨性顶尖,但冲击韧性低(易脆裂) |
冷冲模、下料模、低冲击冷挤压模 |
硬度58-62HRC:硬质合金刀具,切削速度40-60米/分钟 |
|
SKD11(日标) |
国产Cr12MoV、美标D2 |
含Mo 0.8%细化晶粒,韧性和耐磨性优于Cr12,模具寿命提升30%以上 |
拉伸模、冲头、中冲击冷作模具 |
硬度56-60HRC:陶瓷刀具,切削速度30-50米/分钟 |
|
DC53(日标大同) |
无直接对应国标 |
高温回火后硬度62-63HRC,韧性是SKD11的2倍,线切割后无裂纹(残余应力小) |
精密冷冲压模、深拉模、高要求冷作模具 |
硬度60-63HRC:立方氮化硼(CBN)刀具,低速10-20米/分钟 |
核心特点:含碳量0.3%-0.8%(中碳钢/中合金钢),硬度30-45HRC(预硬态)或50-55HRC(淬火后),需抵抗塑料熔体腐蚀和反复加热冷却。
|
型号 |
多国标准对照 |
核心特性 |
典型应用 |
加工建议(预硬态硬度) |
|
P20(美标) |
国产3Cr2Mo、日标NAK55 |
预硬态HB270-300(无需淬火),可电蚀加工,性价比高 |
普通塑胶模具(如家电外壳模) |
硬度30-35HRC:高速钢刀具,切削速度80-100米/分钟 |
|
718(瑞典一胜百) |
国产3Cr2NiMo、日标PX5 |
预硬态HB290-330,镜面抛光性优于P20,可做高光泽塑胶件(如手机外壳) |
中高端塑胶模具、大型模具 |
硬度32-36HRC:硬质合金刀具,切削速度60-80米/分钟 |
|
S136(瑞典一胜百) |
国产4Cr13、日标SUS420J2 |
含Cr 13%+Ni 1%,耐腐蚀性优异(可抗弱酸),镜面可达Ra0.01μm(镜面级别) |
透明塑胶模(如镜片)、食品级模具(如饮料瓶模) |
硬度30-34HRC:高速钢刀具,切削速度50-70米/分钟 |
核心特点:含碳量0.3%-0.6%(中碳钢/中合金钢),硬度35-50HRC,需在300-800℃高温下保持强度(抗软化)和韧性(抗冷热交替开裂)。
|
型号 |
多国标准对照 |
核心特性 |
典型应用 |
加工建议(硬度) |
|
H13(美标) |
国产4Cr5MoSiV1 |
含Mo 1.5%、V 1.0%,耐高温600℃,抗热疲劳(反复加热冷却不开裂) |
铝/锌合金压铸模、热冲压模 |
硬度42-46HRC:硬质合金刀具,切削速度50-70米/分钟 |
|
SKD61(日标日立) |
国产H13改进型 |
电渣重熔工艺,纯度更高,热疲劳寿命比H13长20%-50% |
高要求压铸模(如汽车零部件压铸) |
硬度44-48HRC:陶瓷刀具,切削速度40-60米/分钟 |
|
8407(瑞典一胜百) |
无直接对应国标 |
含Cr 5%、Mo 2%,高温硬度34-38HRC,适用于300℃以上持续工作的热作模具 |
热挤压模、大型压铸模(如发动机缸体模) |
硬度34-38HRC:高速钢刀具,切削速度60-80米/分钟 |
|
需求维度 |
冷作模具 |
塑胶模具 |
热作模具 |
|
工作温度 |
常温(<50℃) |
常温-200℃(塑胶熔体温度) |
300-800℃(金属熔体/锻造) |
|
核心性能 |
耐磨性>韧性>精度 |
镜面性>耐腐蚀性>预硬态 |
热稳定性>抗疲劳>韧性 |
|
典型失效模式 |
刃口磨损、崩裂 |
表面划伤、腐蚀凹陷 |
热裂纹、变形 |
|
场景 |
推荐型号 |
单价参考(元/公斤) |
模具寿命(万次) |
优势 |
|
精密冷冲压(电子零件) |
DC53 |
80-100 |
50-100 |
韧性好,线切割无裂纹 |
|
镜面塑胶模(化妆品盒) |
S136 |
120-150 |
30-80 |
耐蚀+镜面Ra0.01μm |
|
汽车压铸模(变速箱壳) |
8407 |
100-130 |
10-30 |
抗热疲劳,高温下不变形 |
· 标准一致性:要求供应商提供材质证明(如日标DC53需大同钢厂认证,美标P20需符合ASTM标准),避免“国产替代料冒充进口料”。
· 加工适配性:若工厂无高端刀具(如CBN刀具),优先选预硬态塑胶模具钢(如718),减少加工成本。
· 成本平衡:中小批量模具(<10万次)可选国产替代料(如Cr12替代SKD11),成本降低40%;大批量或高精度模具必须选进口料(如DC53、S136)。
1. “硬度越高越好”误区:冷作模具钢硬度超过63HRC易崩裂,塑胶模具钢预硬态硬度超过38HRC会导致加工困难(刀具磨损快)。
2. 忽视“残余应力”:高硬度模具钢(如DC53)需供应商提供“高温回火”处理证明,否则线切割后易变形开裂。
3. 多国标准混用风险:日标SKD11与美标D2成分相近但韧性不同,采购时需明确“按哪个标准验收”(建议优先选进口原厂料)。
模具钢材选型的核心是“性能匹配需求”——既不盲目追求高端型号(增加成本),也不因低价选差料(导致模具提前失效)。掌握本文的元素特性、分类逻辑和决策工具,采购和老板可快速定位“性价比最优解”,让每一分采购预算都转化为模具寿命和产品质量的提升。